三孔古建,传承中国文化

三孔古建,传承中国文化

三孔古建参加山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

10月31日,山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副省长于杰,省政府副秘书长辛树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廷琦等出席会议。
会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了全省文物工作情况。于杰副省长提出新时期我省文物工作总的要求。
 
第二阶段会议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济南、青岛、枣庄、菏泽四市代表分别进行交流发言,提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最后,王磊厅长针对新时代的山东文物保护工作,具体部署5项任务落实。
 
王磊厅长通报全省文物工作情况
 
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取得新成绩。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扎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部署要求。
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等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批示,促成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政府今年9月签署《合作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计划”框架协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也经省委常委会第158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文物“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今年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省政府2016年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2018年召开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政协每年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视察调研。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尽责,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强化文物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大力支持。
 
市、县级党委、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举措,越来越多的市、县把文物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让文物活起来的资源红利不断释放。
 
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全省文物资源进一步厘清,数量有了新的增长。核定公布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全省671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共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居全国第三位。组织开展了革命文物资源、儒家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国务院最近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2处(另有合并项目50处),我省有35处入选,其中古遗址14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4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另有合并项目1处。至此,我省国保单位共计226处,另有合并项目7处,数量居全国第9位。全省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数量1711处,居全国首位。目前,第六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的申报遴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章丘焦家遗址考古发掘

章丘焦家遗址考古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揭牌启用。全省共完成考古发掘项目51个、面积5.2万平方米。章丘焦家遗址获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考古项目累计入选19次、共22项。积极构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体系,实施了一批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曲阜举行的全国首次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反响强烈。
 
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建设富有成效
 
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七区三带”文物片区保护,集中连片文物保护模式得到国家文物局推广。
 
争取国家文物保护资金数量居全国前茅,2016年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总量下调以来,我省获批国家补助经费总数达到13.6亿元、项目578项;省级财政四年来安排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85亿元、项目710项。
“曲阜片区”文物保护持续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三孔”、“三孟”、泰山古建筑维修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临淄片区”文物保护取得突破。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列入省“十三五”规划,临淄墓群、田齐王陵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齐国故城、坊茨小镇保护展示工程全面展开,淄博德日建筑群等近现代遗产保护启动。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验收,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基本完工。大汶口、城子崖、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了一批保护工程。定陶王陵黄肠题凑汉墓整体保护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遗产线性保护全面展开。齐长城本体保护修复项目加快推进。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济宁市发挥通航优势,着力打造运河历史文化廊道,德州市积极推动“运河文化遗产公园”建设,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博物馆强化展览陈列,成为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文物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彰显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1180处,其中建成景区并开放620处,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基本建设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城镇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遗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博物馆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全省博物馆新增107家,总数达到558家,居全国第一,其中国有文化文物博物馆158家、增加7家;国有行业博物馆73家、增加4家;非国有博物馆327家、增加100家。492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博物馆总数的90%。2018年,全省博物馆举办展览2700个,比2016年增加1222个,观众8036万人次,增加2107万人次,社会教育活动15685场次,增加6793场次。山东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15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达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吕家佐 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吕家佐 摄

积极实施文化遗产走出去,四年来共举办文物境外展43个,展览文物总数超过一千件(组)。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山东精品文物系列展览“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产生较大反响。
 
文物执法和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一法一条例”和省政府有关政策文件,省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司其责、齐抓共管。
 
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应急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整顿文物流通市场、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省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文物违法案件52起,其中法人违法案件39起,通报典型案件5起。对法人违法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在2017年、2018年全国、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对4个发生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盗掘文物案件的参评城市提出了否决意见;在第三届文化强省先进市县评选中,对6个参评市和县(市、区)提出了审核意见。
 
摄影:苏锐